Q:在行動中學,父母(家庭)的角色為何?

A:  早期的教改就已經在推動學校社區化,認為教育很少有橫向的連結,所以鼓勵社區家庭的加入,但因實務經驗的不足或理念衝突,家長意見與學校意見有非常大的不同,結果變成只讓家庭決定如財務或行政這部份的支援,變成以學校的理念與作法為中心,因為這樣也失去了修正的機會。

行動中學本來就是由社區長出來的,因此不會斷決社區的橫向連結,但也並非完全是社區家長的型態,如此東西會過於鬆散,沒有累積性。

想像應該是導師知道孩子的不同需求時,可以放出來給家長,若家長有這方面專長的,可以與家長共同伴陪孩子成長,而不是,導師就要包所有的。

家長某部份是老師,也是共同學習的伴侶。因此家長、社區、與學校是可以共同執行的,並不是說家長就必須要退出,學校不會認為家長的意見就是對學校不滿,其實會是很好的親師觀察,例如: 家長可觀察到小孩在家的狀況,再與老師溝通,裡面亦可能牽涉到親子教養問題。學校也不要預設,家長的意見是對學校的反對,這是要有互信基礎,才能執行的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