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行動中學」的原意即為從行動中學習,我們不侷限學習場域及領域,並以親自操作、經驗為主要學習途徑,而主要課程將以四個角的平衡拉出一張教學藍圖。

 四角藍圖包含:個人學習計劃, 團體合作計劃, 生活能力, 對外連結

 

一.個人學習計


        能觸動小孩內在學習動機的課程,必定與其自身的興趣、天賦、欲望有所關聯,只有開啟過這扇自發性的經驗之門,一個人才能展現出獨立自由的一面,願意冒險探索這個世界,如果教育能導向更美好及理想的世界,那每個人所需接受的教育方向都應有所差異,因為每個人的理想世界都不盡相同,其中細微的差別,正是組成一個豐富且多樣化世界的元素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。淑明

我們活在一個虛擬的世代,喝著不含果汁的果汁,吃著沒有玉米成份的玉米片,在電腦中成為不存在王國的國王,在網路上與陌生人建立角色扮演的人際關係,如果願意,你可以在黑暗的房間裡獨自對著發亮的螢幕渡過餘生,讓自己從現實生活中連根拔起。

這個虛擬的人生,卻是這代小孩的真實世界。

即使在學校裡,教學的內容同樣虛擬,上國文課時,老師不教小孩如何欣賞一篇文章的美、不把文學作品與其時代和社會背景結合、不管它對我們現代文學的影響、不與小孩討論它所引發的聯想,而只一股腦背誦每個詞語的詞性和註釋,從句型到關鍵字,從學習重點到基測命題,一部作品變得分崩離析,拆散成一道道考試題目。

同樣的,數學、理化、歷史、地理,全都變得跟我們切身無關,沒有人會在意畢氏定理與宇宙間的關聯、法國大革命跟台灣總統大選有甚麼關係、如果水不會結冰我們還會存在嗎?我們的小孩不會問問題,畢竟如果一切知識都與個人設身無關,又有甚麼值得好奇的呢?為了追趕進度,不管老師還是學生,都只能在課程綱要後面拚命奔跑。

跟生活脫節的學習、沉重而無用的知識,讓小孩再也無法產生對世界的好奇。

兩天前國二的兒子問我:「學校只管要我們準備基測,基測後準備考大學,讀完大學要考研究所,然後再考博士,博士畢業後就可以出來教書,去教下一批小孩變成博士,為甚麼學校都不教我們如何面對這個社會呢?」

這樣的虛擬循環,是不是我們期待中小孩的「只要我長大」呢?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Q:什麼樣的小孩適合行動中學?

A: 行動中學的課程有大量的討論,也希望培養學生的自主性,有些小孩的學習風格是需要大人亦步亦趨的安排,對於比較開放式的學習方式,剛開始可能會有些不安。

然而學習風格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,有些是習慣、有些是個人特質,所以我們沒辦法定義那些小孩適合、那些不適合,對於這樣的學習計畫,家庭與小孩都需要充份的了解與討論,在入學前學校會需要與家長會談,了解小孩與家庭的需要與期待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是在培養某個領域的精英嗎?

A: 有些家長可能會誤解,把小孩送到體制外學校,小孩一定可以長的很好,某項資質(如:下棋等才藝)會被發展成明星。在此必須要釐清行動中學並沒有要製造精英,大家要能接受這六年教育後小孩是平凡的人,平凡但很快樂,能學習一技之長,能夠面對自己的人生,不會造成別人的負擔。

在已經發展出自我興趣的小孩(例如:對下棋特別感興趣),導師亦不會因此放棄或忽視小孩的興向,將會引介其他的資源,例如:家長、社區能人,開辦社團、或師徒制,引導小孩可以更深入的摸索、學習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的導師角色為何?

A: 行動中學採導師制,一個導師看顧著十個學生,導師的學識背景不是重點,要有觀察小孩、與學生家長溝通的能力、喜歡學習、喜歡與青少年工作,對小孩天馬行空的想法能夠理解、並引導,並且能夠規畫活動與一起活動的興趣,導師的工作還包含設計主題課程、與小孩訂定個別學習計畫,給予回饋。

因此,在行動中學導師是一個重要的角色,我們不會期待有一模一樣的導師,每個導師會有不同的個性,在可以溝通的基礎下,孩子學習與不同類型的人相處、溝通,產生多樣豐富的學習。

 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在行動中學,父母(家庭)的角色為何?

A:  早期的教改就已經在推動學校社區化,認為教育很少有橫向的連結,所以鼓勵社區家庭的加入,但因實務經驗的不足或理念衝突,家長意見與學校意見有非常大的不同,結果變成只讓家庭決定如財務或行政這部份的支援,變成以學校的理念與作法為中心,因為這樣也失去了修正的機會。

行動中學本來就是由社區長出來的,因此不會斷決社區的橫向連結,但也並非完全是社區家長的型態,如此東西會過於鬆散,沒有累積性。

想像應該是導師知道孩子的不同需求時,可以放出來給家長,若家長有這方面專長的,可以與家長共同伴陪孩子成長,而不是,導師就要包所有的。

家長某部份是老師,也是共同學習的伴侶。因此家長、社區、與學校是可以共同執行的,並不是說家長就必須要退出,學校不會認為家長的意見就是對學校不滿,其實會是很好的親師觀察,例如: 家長可觀察到小孩在家的狀況,再與老師溝通,裡面亦可能牽涉到親子教養問題。學校也不要預設,家長的意見是對學校的反對,這是要有互信基礎,才能執行的。
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的組織架構?
A: 赤皮仔教育協會下分成兩組,一組為教學組,一組為行政組,教學組負責教學規畫等相關事務, 包含導師, 科任老師, 社團活動; 行政組則負責協會整體的行政、財務、以及辦理相關活動,例如:親子成長課程等。

 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的費用?

A: 目前在沒有其他贊助款挹注的狀況下,教學場域的租金、老師的費用、軟硬體設備等教學相關費用需由學生共同負擔,目前規畫每學期六萬元。非常期待日後有其他資源挹注,降低費用讓更多家庭可以參與。

 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的經營型態?

A: 初期採自學團體(共學)型態經營,以家長的名義送交教學計畫等文件給新北市教育局,家長與學生需要一起參加審核會議,通過後,新北市教育局會指定掛籍的學校,並且每一年度需至教育局參加成果評鑑。

往後,行動中學會持續的朝向實驗機構的方向進行,希望轉以協會的名義申請,以期減少動員家長的可能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行動中學小孩的午餐問題?

A: 學校認為小孩要學會照顧自己的能力,小孩來到這裡什麼都不會沒關係,但要學會煮飯,煮飯是基本的把自己養活的能力,每週一次一個班級(或小組)執行午餐的工作,包括計畫菜單、採買、清洗至烹煮。

要做夢想性的事情,馬步要站穩,致少可以好好吃飯,良好的身體,不會整個人就攤掉。除了一周一次的學生餐廳之外,其他天的午餐可帶便當或自理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