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學校對於小孩使用電腦、電動的看法。

A: 行動中學認為電腦、網路是一項重要的工具,數位設備及網路資源的運用已經普及到日常生活,工具沒什麼好壞,相反地可以思考,小孩利用這些工具可以做些什麼事情。

至於會取代冒險、好奇、感官需求的超常刺激,並導致單向溝通的電玩、電動等,在行動中學學校裡是禁止使用的。

 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Q:在行動中學,小孩可以學習到團體合作嗎?

A: 在行動中學有很多團體合作的機會,如:主題課程,便是以團體合作的方式進行一個主題的課程; 在生活能力的培養中,每週的學生餐廳,是由各班分工合作製作而成的; 在課程中也有可能安排小組討論或小組製作專題等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Q:如有孩子來行動中學就讀,但他什麼事都不做,也不參與,也不勞動,那該怎麼辦?

A: 有些孩子是觀察型的,這樣的孩子就是在看,看大家在做什麼,看完一輪後,也許會加入,也許不進去,但就是喜歡看(對他們而言,看也是行動的一種)。

有些孩子可能真的是在混,並不是說這不好,就必須要由導師來引導,跟他談。一些孩子是在防衛,就必須要給他一點時間。不同的孩子,會有不同的因素,必須要去了解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Q:在行動中學,小孩可以自由選擇要上課或不上課嗎?


A: 行動中學的「自由」是你可以選擇你要做什麼,而不是選擇不要做,小孩不想上課一定有其背後的想法,我們可以討論,而不是不處理或任由他不上課,若都不做就叫放縱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Q:行動中學小孩會上很多的課程嗎?


A: 行動中學並不是包山包海,課程的多寡是依照每一屆孩子的狀況而調整的,重點在維持小孩知識學習的熱情與好奇,發展出看待事情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學科不會分的很細,是以整合的課程為主,不同角度交織出的學習內容是很多元且豐富的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Q:學科課程的上課方式?


A: 在行動中學會先拉幾條基本課程的線,例如:英文、數理等,這些課程並不是分科各自進行,以英文為例,會有縱軸和橫向的發展,縱軸讓小孩的學習能夠依循漸進有所累積,例如:基本功的長線累積。橫向的部份,以電影欣賞、主題課程(如:地理、自然、科學)學習,使英文與生活有所連結,小孩可自然融入生活以及運用。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:鄭婉琪

 

      好幾年前,幾個好朋友跟我其實試過要去申請新北市的偏遠廢校,那時我們寫成“溪底中學辦學計劃書”,最後因為缺乏經費在教審會差了一票沒有通過。

      去年十一月,小慧、心儀、惠美召集了一個討論會,再和大家討論孩子國中的事情。其中重要的焦點在於:我們有沒有可能辦出和種籽小學相接軌的中學?

      種籽小學十多年來,算是穩健發展的一個理念小學。老師家長與小孩關係都很不錯,孩子的發展也都很活潑健康,孩子雖然功課不多,但是對於學習的態度胃口皆很不錯。我自己的孩子是種籽的畢業生,畢業後到了體制內國中,不但人緣好也功課佳。那麼,我們為何不能把這樣的教育方式延續到中學呢?

     原本我想說服自己讓孩子到體制內國中磨練也不錯,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。看著他們剛開學就每天有兩三科的考試,成績不到一定程度就有處罰,生活常規由計分表控制着,我想我寧可在孩子中學的階段,在真正的生活中磨練。這些小孩甫由小學畢業,有了一些基本的能力及體力,在邁向成人生活之前,最宜探索與磨鍊自己。但目前體制內的中學教育,卻仍舊著重考試,重視管理,重視升學,雖然也說要五育均衡,多元發展,但是只是表面啊。

     如果要辦學,在台北縣市,想要拿到十多年前像宜蘭那樣的公辦民營條件非常困難,因為現在的政府可以尊重家長有教育選擇權,但是卻不等於政府需要以公家經費提供家長不同的選擇。轉念一想,其實不要跟政府要資源,直接進入我們自己可以辦出怎樣的中學教育,或許會讓我們感到有力量。檢視法令,我發現現在的“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”法令較以往更好,在前人的努力下,我們其實有的條件比以前更好。轉念一想,既然如此,我們就省略很多麻煩的行政,直接在社區之中辦學吧!雖然沒有政府的經費,但是家庭的力量,社區的力量,卻是我們的強大後盾與資源啊。

     所以我們就從我們有的開始。半開放的籌備討論,不同的朋友丟出很多很好的見解,辦中學的共識就這樣一點一滴地串起來。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Ken Robinson 在 TED TALK 的幾場短講,我們認為可以做為這個時代的小型庶民教改的背景論述

這些演講都很短,沒看過得不妨先看看。

 

主題一:學校扼殺創意嗎?

 
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文:鄭婉琪

新店花園新城是一個辦教育的理想社區。有好的人,有好的環境,雖然缺少政府的經費,但是看開一點吧,我們有的,已經很不錯了。

過去這裡很多小孩在小學畢業之後,沒有機會有更合宜的中學教育。大多數的孩子開始去適應一般國中,有些父母則會為孩子再次搬家,或是讓孩子去讀體制外的住宿中學。然而,因緣際會,我們想要再努力看看,讓孩子留在或是進入這個社區之中,留在家庭之中。

我們決定大家一起努力,在新店花園新城辦一個行動中學!

我仔細和大家組織我們有的資源,也和一些從事在家教育或是體制外教育的人討論,所得到的結論都是:花園新城的人文與自然環境,都屬最優,條件很好。

辦一個中學看起來很難,辦一個有理想性的學校看起來更難。但從教育的觀點來看,其實我們不需要學校統包所有的事情,事實上學校真的做不了那麼多,家庭的力量,社區的力量都是很重要的。

在花園新城,我們可以發揮家庭的力量以及社區的力量,穿插着孩子們本身的活力社團,以及台北市新北市所有用的豐沛學習資源,在這樣的基礎上,我們所要的行動中學,可以直接補上至為關鍵的一塊:讓孩子在生活中保有熱情與創造力。

我們的中學所需要做的,是帶著中學生一起去建立他個人的學習計劃。每個孩子狀況不同,需要的不同,我們希望可以陪伴中學生學習建立好自己的學習計劃。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       我兒子現在國一,之前讀新店的體制內國中,我發現,台灣國中教育非常的空洞。

        表面上,早出晚歸,課表考試滿滿,回家作業非常多。

        我逐漸瞭解到,原來國中教育沒有辦法讓正要長高的孩子好好運動,就連下課,老師也希望為下一節課預備心情,不要跑跑跳跳。

        我逐漸瞭解到,課本的內容字字珠璣,句句會考,卻難以靈活吸收。才國一,許多科目不及格的人將近一半。

        我逐漸瞭解到,我希望兒子回家可以多分擔家事,從生活中學習。但是,沒有時間。

        雖然我兒子畢業自理念學校,小學少有考試,但是他仍能快速適應體制內功課的步調,而且學業成績很好。然而,我知道這樣的教育列車就像是開向懸崖,因為未來孩子需要的能力其實不是這些。

        那什麼是我們的青少年需要的呢?

        我們認真地開放討論與思考,同時也考慮到我們可以運用的學習資源,發現其實對青少年來說很重要的,但是在目前教育中比較缺乏的,可能是獨立生活的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創造與思考的能力、與人合作的能力。其實這些也是一般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,只是考試領軍,這些目標往往被犧牲掉了。

赤皮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